close


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出乎預期亮眼,來到6.9%,而且是連續兩季度的加速,也遠高於今年官方設定的6.5%經濟成長目標。究其因,主要是消費與投資拉動。其中,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高達77.2%,遠比去年同期增加2.2%,固定資產投資也成長9.2%,高於整體經濟成長率,這似乎意味著旅費刷卡分期,陷入成長停滯的大陸經濟開始出現曙光。



只是,這道曙光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長期成長的起點,眾說紛紜。官方認為,從這次成長的貢獻架構來看,自十二五規畫開始全面啟動的經濟及產業結構調整,已明顯見效。內需貢獻比重大幅提升,外部需求依賴性則持續下降。除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已逼進8成外,第三產業貢獻率也高達6成以上,都遠超出官方設定的目標。經濟及產業結構成功轉型,無疑將為未來經濟挹注正向能量,帶動經濟重回上升軌道。但外界卻有不同聲音,認為中國維持經濟成長背後,是危機迫近的債務陷阱,將讓成長無以為繼。簡單來說,要維持甚至提升當前的經濟成長目標,必須不斷地透過信用擴張與債務增長,來支應成長背後所需的資金融通,這不可能一直長期持續下去。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為挹注經濟活水,在2009年至2015年這7年間,中國每年信貸的平均成長率約為20%,是經濟成長率的1倍以上,讓中國債務急速飆升。換言之,中國整體債務總額占GDP比重已高達277%,創下歷史新高,也代表未來債務增長空間有限。對比過去發生債務危機的幾個國家經驗,如日本、西班牙及泰國等,當前中國債務比重已瀕臨甚至超過危機爆發水準。最近中國債券市場發生一個弔詭現象,投資者瘋狂湧入高風險公司債,卻不願投入信用評級相對較高的債券,造成低信用評級債券價格飆升,其實也多少反映信用過度擴張的結果。亦即,市場游資充斥,無形中吹大可能的資產泡沫。這或許與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要求有關,特別是中央很多潛規則要求一些信評較差的央企或地方國企不得以債養債,導致市場供給大幅減少,資源的稀缺性自然就推升價格。此外,在金融市場中,人的投資行為往往是不理性的,在羊群效應驅使下,會造成金融資產價格出現超漲或超跌現象。不過,不管是經濟超乎預期表現、債務危機瀕臨爆發邊緣、或是債券市場弔詭現象,這些看似無關的事件,其實都環環相扣。當眾人為了亮眼經濟數據而欣喜時,殊不知它也透露出一些警訊。除了可能的債務危機外,死灰復燃的投資帶動經濟成長模式,也是必須留意的,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又再走回頭路,甚至會阻礙改革之路。原因很簡單,當經濟止穩或開始擺脫成長停滯泥淖時,去產能、去庫存、降槓桿的壓力或需求,自然就大幅減輕。而供給側改革的目標,理所當然就不具急迫性,改革步調自然就會放緩。更需留意的是,這波固定資產投資熱潮,基礎建設投資扮演至為關鍵角色。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基礎建設帶動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將超過50兆人民幣,而近4年的基礎建設投資每年平均成長率更是逼近20%,呈現高速成長態勢。從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來看,近5年間也是呈現一路上升趨勢,從2012年的67.5%,快速升高到2016年的80.2%。顯然地,近年來中國經濟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度逐步攀升,以鐵公基續命經濟的老路似乎又再次成為政策核心。這樣的作法,短期或許可以為經濟帶來一定的成長動能,但長期下來,卻會阻礙經濟及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因為當政府支出規模過大,往往會對民間投資產生排擠效果,降低民間投資誘因。民間不願投入資源,加上政府投資效率一向低落,資源誤置及浪費問題嚴重,自然就不利整體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即使有人認為政府投資不只具排擠效果,還有所謂的擠入效果可誘發民間投資,但若實際檢視相關數據,可以發現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從2012年的24.8%,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3.2%,這樣的效應並未發生,反而排擠效果相當明顯。大陸屬於計畫型市場經濟,經濟運作由政府管理調控。短期而言,大陸經濟前景樂觀,但累積的負面因素也在增加,長期風險提高,大陸須審慎因應。(旺報)

2018信用卡繳學費 優惠比一比2018信用卡推薦刷卡回饋金最高>信用卡回饋金比較




AAB95AD77235FB0A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趙惠雯禮鋒州套者 的頭像
    趙惠雯禮鋒州套者

    好康消息平台

    趙惠雯禮鋒州套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